全球首个人工智能专区已启动。北京中关村正在加快建设世界领
人民网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李波)10月30日,首都“十四五”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高精尖产业发展专场举行。 “十四五”期间,中关村坚定建设全球领先的科技园区,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始终位居第一。人工智能产业综合实力处于全球前列。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区块上线,注册大型模型136个,占全国总数的25.2%。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杨璞宣布,中关村实施新一轮改革试点24项措施,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推动出台50多项支持政策。将引领首个研发创新综合保税区发展,引领实现医药、人工智能等行业后续数据输出。去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近10万亿元,是2020年的1.4倍,相当于国家高新区的近六分之一;增加值约占全市GDP的三分之一。中关村实施基础研究引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深度行动,持续强化优质科技供给,布局建设10个新型研发机构等更多高能转化平台。去年中关村每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74.7件,是2020年的1.8倍;出口技术合同7.6万份,技术合同成交额6465.3亿元。中关村正在积极建设打造“大企业强、独角兽企业多、中小企业活力强”的企业矩阵,支持科技领先企业、困难独角兽企业牵头组建31个创新联合体和技术创新中心。去年,中关村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8万家,上市公司532家,独角兽企业93家。 “十四五”以来,中关村平均每年成立新技术企业近4万家,是“十三五”期间年均规模的1.4倍。中关村还率先在全国布局25家标杆孵化器,引领创业者孵化4.0阶段。布局了64个中关村特色产业园,包括体现智能、细胞与基因治疗、生物制造、卫星互联网等。中关村科技创新金融建设改革试验区加快推进,牵头争取设立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中关村合作园区建设高水平推进,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分支机构超过1万家。全球创新网络枢纽地位不断提升,拥有跨国公司分支机构116个,资助研发中心230个。中关村论坛是搭建国家级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平台。中关村特色产业园是建设领先科技园区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期间,我们与各区、各部门合作,布局建设体现国际化等64个高质量特色产业园区。智能产业园和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去年,特色园区收入突破万亿元,主导产业集中度达到70%以上。杨璞说。按照“规划布局队伍、定位打造队伍、重点打造队伍”的原则,分批、分类、分期推进园区建设,形成1个千亿级特色园区和10个百亿级特色园区,实现17个分园区全覆盖。以特色园区为核心,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聚集更多产业创新理念。科技创新成果6600多项,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00多家,上市公司200多家,独角兽企业50多家,生命科学产业集群、第三代半导体集群等9个集群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信息化、信息技术和信息化信息化”雇员和雇员的雇员和雇员的雇员和雇员的雇员和雇员的雇员和雇员的雇员和雇员的雇员和雇员的雇员和雇员的雇员和雇员的雇员和雇员的雇员和雇员的雇员和雇员的雇员和雇员的雇员和雇员的雇员建成300个专业服务平台、76个孵化器。特色园区持有或参股各类产业基金100余只,总规模超过1400亿元。 “此外,我们还打造了全球科技园区交流合作平台、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平台。”杨璞表示,“我们在国际科技园区与创新区域协会IASP 2025年世界大会上发布了‘中关村倡议’,提出建设创新、绿色、智能、人文、开放园区的理念,推动中关村园区国际化品位签约。
